呷哺呷哺(00520)2023年上半年:盈利仍是大问题,账上现金仅有1.8亿元

2023-09-01 11:02:33    来源:智通财经

呷哺呷哺(00520)在探底的路上一去不返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智通财经APP了解到,从2021年2月至今,呷哺呷哺市值缩水高达86%,期间受到板块及政策提振有所反弹,但并不持续。近日该公司公布2023财年上半年业绩,收入28.46亿元,同比增加32.0%,股东净利润240.6万元,扭亏为盈,不过业绩改善并未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,目前其市值仍处于跌势中,或步入漫漫熊路。

实际上,该公司曾于今年5月宣布正式推行付费会员制,并积极拥抱数字化餐饮业发展,这是在经营上的重大变革,期间也有少部分券商发布看好研报,然而对市场信心并未起到提振作用,投资者依然选择抛售,今年前8月就跌了7个月。那么,投资者不看好该公司的原因在哪?

“全+多”模式打造多品牌,连同扩张与效益背离

智通财经APP了解到,呷哺呷哺旗下拥有小火锅品牌“呷哺呷哺”、中高端火锅品牌“湊湊”、茶饮品牌“茶米茶”及多元业态新品牌“趁烧”,其中呷哺呷哺和湊湊是两个核心品牌,贡献主要业绩。截止2023年6月,该公司全球共运营1094间餐厅,基本位于国内,其中843家呷哺呷哺店及249家湊湊店。

该公司业绩波动较大,极不稳定,过去五年收入在增长和下滑之间摆动,2022年收入下滑幅度达23.14%,盈利能力持续下滑,2021-2022年连续两年亏损,累计股东净亏损达到6.46亿元,今年上半年虽有扭亏,但微不足道。从业务构成看,呷哺呷哺和湊湊收入同向波动,上半年收入贡献分别为48.38%及49.26%,合计贡献97.64%。

实际上,在过去几年呷哺呷哺调整门店布局战略,重心发展中高端湊湊品牌店,并不断削减及优化呷哺呷哺门店,2020-2022年,湊湊门店增加了84家,而呷哺呷哺门店则削减了260家,2023年疫情防控解除,两个品牌门店分别增加25家及44家。湊湊门店扩张策略为一二线城市,其中重点开拓二线城市,上半年增加门店比重超50%。

按照呷哺呷哺财报,公司呷哺呷哺品牌采取“全+多”模式,打造多场景就餐体验,并通过东扩南进策略,主打高性价比的小店餐厅,充分发挥品牌店的最大效能;湊湊品牌则是推出区域定制化的高性价比产品组合,通过让利储值活动增加消费者粘性。然而,数据看来却很苍白无力,2019-2022年,呷哺呷哺翻台率分别为2.6次、2.3次、2.3次及2次,而湊湊翻台率分别为2.9次、2.5次、2.5次及1.9次,均逐年下降,2023年上半年行业消费复苏带动下有所反弹,但落后于同行。

值得一提的是,2023年5月,该公司宣布推行付费会员制,正式上线208元超级会员畅吃卡,会员卡对消费者确实会有较大粘性,但具约束行为可能导致办卡意愿不高,去年储值让利活动也未使得门店翻台率有提升。该公司称,湊湊品牌继续加密一线城市,及下沉市场布局,探索新店轻资产投资方案,优化单店盈利模型。

呷哺呷哺业务策略显然是失效的,无论是呷哺呷哺品牌还是湊湊品牌,单店收入下滑,盈利能力出现恶化,其中湊湊收入并不和门店呈线性相关,扩张导致成本增加使得该品牌利润微薄,近两年持续亏损。也正因如此,在2021年该公司迎来管理层的大换血,继续寻找更多的创收场景,比如上文谈到的茶米茶以及趁烧两个品牌。

趁烧为该公司2022年9月推出,主打高端欢乐烧肉,现有2家门店,上半年上海二店对UE再度优化,下半年计划试水广州、深圳等高线核心城市。趁烧品牌相比于呷哺呷哺及湊湊品牌更高端,人均消费更高,但刚刚起步,门店收益贡献少,后期扩张计划能否成为增长点且扭转业绩趋势尚存在不确定性。

行业发展势头较好,但公司竞争力较弱

“民以食为天”,在任何时候餐饮行业都表现出了极大韧性,即便是经济下行周期,疫情前(2019年前),餐饮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双位数的复合增长,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滑,但2021年就恢复了疫前水平,2020-2022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15.1%至5.3万亿元。火锅作为餐饮的分支,约占份额13%,增速水平要高于整体餐饮行业,据相关研报显示,到2025年火锅市场总收入将达到8501亿元。

不过火锅行业市场较为分散,据数据,国内共有42万家“火锅”相关企业,2022以来新增注册企业3.3万多家,行业份额较为分散,竞争较为激烈,且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,为谋出路各火锅企业创新场景。比如在家小火锅模式,自热火锅及火锅到家等均分流了线下门店的客流,呷哺呷哺小店模式也受到较大影响。

按照行业发展规律,火锅行业或面临洗牌机遇,海底捞作为行业龙头强者恒强,而一些经营效益低的中尾部企业将面临淘汰的风险。按照2023年上半年,呷哺呷哺收入体量仅为海底捞的15%,虽然打造了诸多品牌,但门店经营效益较差,产品及服务竞争力弱,市场份额有被同行取代的风险。

2020-2022年,如上文所言,呷哺呷哺两大核心品牌翻台率均保持下降趋势,而同店销售额也不例外,这几年该公司扩张湊湊品牌门店,经营效益却一降再降,从单店收入来看,2023年上半年,呷哺呷哺和湊湊门店分别为200万元及600万元,相比于2020年度下降33%及50%,下降幅度要高于同行。

行业保持发展势头,但并不是每一家参与者都能分到一杯羹,面对国内白热化的竞争战况,呷哺呷哺或为生存积极挖掘海外市场,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门店在台湾及新加坡开了两家海外餐厅试试水,而湊湊门店在海外已有12家餐厅。该公司财报中称,2023年1月已成立国际事业部,将持续拓展港澳台及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。

现金储备不足,估值或将一路下探

值得注意的是,呷哺呷哺盈利问题一直都比较棘手,即便在疫情前(2019年)净利率水平也不过4.8%,远低于同行水平,而疫情期间基本保持亏损趋势,今年上半年虽有扭亏,但核心建设的品牌(湊湊)仍为亏损。上半年,呷哺呷哺分部利润率提升至6.9%,而湊湊上半年亏损率为2.35%。

实际上,材料成本及员工成本是火锅行业的核心成本,该公司盈利能力较低,也主要为这两大成本较高所致,上半年该类成本占比收入分别为37.4%及32.7%,往年看基本在此高位小幅波动。另外,规格较高的湊湊门店扩张,带来折旧摊销及租金成本上升进一步削弱盈利水平。若单店经营效益不能得到有效提升,门店盈利也很难有起色。

截止2023年6月,该公司现金等价物仅为1.76亿元,而短期借款2.8亿元,租赁负债(流动)为4.4亿元,现金水平捉襟见肘。然而该公司却有一系列的扩张计划,包括品牌店,如南下扩张湊湊品牌,大力开拓趁烧品牌等,同时也在试图开拓海外市场,2023年计划是要开230家,上半年新开91家,相当于下半年要开139家。目前的账上现金水平或无法满足该公司扩张计划,大概率会通过股权融资解决资金问题。

综合看来,呷哺呷哺基本面未有明显改善的迹象,付费会员制对两大核心品牌正面影响需要时间验证,目前账上现金难以满足其扩张计划,下半年业绩仍具有不确定性,其市值仍可能一路下探。不过火锅行业发展势头较好,行业龙头还是可以关注的。

关键词: